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的讲话精神,推动钢铁行业碳资产理念的深化和碳减排行动的升级,提高钢铁企业碳管理及碳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水平,2021年3月2日~3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发展中心、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擎动力国际清洁能源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为期两天的“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交易系列培训”第一讲:“政策、案例及思考”专题培训会顺利开班。中国工程院殷瑞钰院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赵栋梁作开班讲话,中钢协科技环保部主任姜尚清主持了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通过专家授课和研讨交流方式,帮助钢铁企业加深对国内外碳政策及交易市场的理解,推动企业积极主动、思考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培训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来自行业协会、钢铁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相关机构等数十家单位、100余个分会场、8000余人参加。
姜维作开班讲话
姜维在开班讲话中指出,钢铁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我国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必然要受到更多的关注。全行业必须快速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碳减排工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21年2月发布了《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向公众表明钢铁行业碳达峰,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决心和态度。他表示,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在积极筹备成立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旨在集合钢铁行业及相关行业等各方的优势力量,共同为钢铁行业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争取有利先机。委员会根据工作要求设立三个工作组和一个专家组,分别从政策建议和措施、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低碳相关标准规范等方面来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低碳发展。后续协会还将培育建立相应的研究基地,相关研究成果会向行业推广应用,服务于企业的低碳发展需要。
赵栋梁作开班讲话
赵栋梁在讲话中强调,减排一直以来是冶金行业的重要议题,当前的新形势下,这一议题已经由原先行业任务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此次“碳达峰、碳交易培训”对钢铁行业应对新形势、新要求,践行减排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殷瑞钰院士作开班讲话
殷瑞钰院士表示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国的发展战略,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艰巨的脱碳工程,事关经济,事关发展新的生产力,事关人类福祉,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肯定了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在脱碳方面的进步,但同时指出钢铁工业要继续从两个层次高度重视脱碳化,一是脱离含碳能源,二是降低碳的总排放量。此外,他还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政策法规的杠杆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期许。
姜尚清主持会议
本次培训特邀了清华大学国家碳市场研究中心段茂盛教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郦秀萍教授、上官方钦博士,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杨晓东教授,中国宝武集团碳减排办公室韩晶主任,联合国GCF 观察员/北京天擎动力国际清洁能源咨询有限公司杨爱民和袁秀娟等7位行业资深专家授课。以线上授课+问题解答的方式,从中国碳排放政策、核查、碳资产管理、碳权交易等方面全面解读相关政策、规则和技术。
段茂盛、上官方钦、郦秀萍、杨晓东、韩晶、杨爱民、袁秀娟7位老师授课中(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顺序)
此次培训是国家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之后,应行业、企业要求组织进行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做好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充足准备,提高钢铁企业人员碳排放管理和碳权交易理论与实践水平。此次为首次培训,重点是政策、相关案例及思考专题培训,会议的及时性、内容和效果得到与会企业的一致好评。在培训后的测评中,1100余名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了测评,各课最终平均得分9.57分,参与测评率和得分均在钢协组织的网络培训中总体处于较高水平。
后续随着低碳的发展和碳市场的完善,钢铁协会将根据企业需求,就不同内容开展系列培训,同时也将组织各方优势力量依托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稳妥推进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制定工作,反映行业、企业相关诉求,并为企业提供有效指导和创新性服务,为钢铁行业应对碳排放新挑战提供全面、可靠的支撑。
部分培训会分会场现场情况
参加培训的钢铁企业和研究机构主要有:
中钢协、中国宝武、鞍钢、河钢、首钢、中国钢研、钢研新材、建龙集团、沙钢、酒钢、攀钢、本钢、山钢、马钢、泰山钢铁、津西钢铁、中信泰富、新天钢、昆钢、龙腾特钢、包钢、重钢、柳钢、安钢、八钢、涟钢、北满特钢、兰鑫钢铁、阿城钢铁、抚钢、承德建龙、太钢、西林钢铁、新兴铸管、联鑫、石钢、达钢、荣钢、陕钢、西宁特钢、新疆昆玉、吕梁建龙、抚顺新钢铁、吉林恒联、内蒙古建龙、黑龙江建龙、山西建龙、吉林建龙、新疆大安、宁夏建龙、马钢轨交、东北大学、广东钢协、上海钢联、中化国际、中冶检测、中冶建研院、中晶环境、冶金规划院、冶标院、中冶京城、科大智能、中国冶金报社、大商所、广期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