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也是春节前第一个节日,此后过年的气氛日渐浓郁。就像民谣里唱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到,新年的序幕就拉开了。家家户户都忙乎起来,开始置办各种年货,走在大街小巷时而也会传来几声爆竹声。
腊八节是我孩提时代最向往的一个节日,每到腊八节的先一天晚上,母亲都会准备好做“腊八粥”的食材。虽然那时日子清苦,但母亲还是花着心思准备着,砸核桃、剥花生,提前泡好黄豆、红豆、绿豆各类豆子,第二天早上,和玉米珍子煮在一起,便是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 每当这时候,我们姐弟三人便早早围在锅台边,在母亲打开锅盖搅拌的空隙,踮起脚尖、探着头看着豆子在锅里沸腾。我常常会把手伸进热气中,暧暖的、润润的、甜甜的,然后双手搓一搓,捂在脸上,满脸都是香香的味道。弟弟会不断地询问母亲腊八粥好了没?母亲总是笑着说:“别着急,吃了腊八粥,糊住小孩的嘴,让你过年多说吉利话。”粥熬好后,我们全家每人盛上一碗,暖暖的腊八粥下肚,年味就在唇齿间、在胃里开始升温。虽然是五谷杂粮的香味,却吃出了一家亲情的味道,吃出了年的习俗,吃出了忙碌一年的人们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和渴望。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我的家乡宝鸡,腊八当天中午要吃“臊子面”。我觉得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当属母亲做的臊子面,一吃就是几碗,直到吃得小肚滚圆才罢。吃臊子之前,母亲会让我端上面碗在门道里泼洒,一般是挑一筷子面放在门墩上,然后再浇点臊子汤。本意是敬拜天地,确保来年风调雨顺,祭祀先祖,确保全家平安健康。如今想想,这个风俗习惯实际上是给那些饥饿的飞禽或家禽提供美餐,这对于严冬游走在大自然的鸟雀不失为一个善举。
腊八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想念。腊八节,在我心中是浓香的、甜美的。如今,我已为人妻、为人母,每逢腊八节,无论多忙,都学着母亲的样子给全家熬一锅甜而不腻的“腊八粥”,中午再做一份家乡的“臊子面”。看着孩子们在客厅嬉闹,听着老人讲着他们那个年代的腊八习俗,揭开锅,带着丰收味道的香气扑鼻而来,快乐和幸福的感觉在心头荡漾。孩子也会着急地跑到厨房不断询问:“妈妈,腊八粥好了没?为什么要吃腊八粥?”这时,我也会学着母亲的样子说:“别着急,吃了腊八粥,糊住小孩的嘴,让你过年多说吉利话。”这种感觉和儿时一模一样。岁月在变,世事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这浓浓的亲情。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