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感悟

书信到微信 天涯变咫尺

2020-10-13 14:40    来源:炼铁厂    作者:王秀丽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先生诗歌里的情景,你还记得吗?那时候没有电话,电报字如金,泛黄的书信承载着人们浓厚的思念,见信如面,纸短情长。

       时间回到我的小学时光,那时候二爸(父亲的亲弟弟)还在部队服役,书信成了他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爷爷去世早,长兄如父,那些岁月父亲成了二爸最大的依靠,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往家里寄信,告诉家人自己在部队的近况,并将部队省下的补贴寄回来补贴家用。那时候家人最盼望的就是邮递员那声:“大哥,家里来信了!”有时候父亲也会念给家人听,每次听完奶奶都会念叨:“这娃也不知道是瘦了还是胖了,黑了还是白了。”父亲也总是安慰奶奶让她不要挂念,部队上啥都不缺,不会黑也不会瘦。后来的很多年,父亲一直保存着那些书信,那个年代,书信是缓解乡愁又饱含亲情的家书,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方式,更是一种时代的印记。

       记得我考上大学那年,父亲为了以后联系方便,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部手机,至今我还记的NOKIA1100这个型号,那个时候诺基亚几乎是手机届的霸主,堪称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怀机。还记得当时拿到手机的心情,高兴激动都不足以形容。回到家里,我把所有同学、朋友的电话都存在了这个“宝贝疙瘩”里,然后群发短信告诉他们我的电话号码,还不忘嘱咐他们以后多联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认识新舍友后,发现她们也是人手一机,大家互存电话后就各自去忙了。到了晚上洗漱完毕,大家都躲在被窝里或打电话,或发短信,那些经典铃声此起彼伏。当时短信包月很实惠,我们基本上都是通过短信聊天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喜怒哀乐,一个月下来一千多条短信也挡不住。虽然只能打电话、发短信,但它却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更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磨灭的情怀。

       再到后来,我参加工作了,各类智能手机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头,它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丰富了起来。母亲今年60多岁了,小时候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不曾读过书,就在去年她也学会了用微信,偶尔还会给我点赞,还记得她第一次给我发视频,屏幕后面的她激动说:“真是时代不一样了,随时随地,轻轻一点,想见就能见。”说完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更让我惊讶的是,父亲居然学会了微信支付,这个小老头真是让我大跌眼镜。“以前看你们拿手机付账,总觉得不安全,现在走出家门,到处都是二维码,我心里想着不如先尝试一下这高科技,没想到真是像他们说的一部手机走遍天下。”父亲又在炫耀他的新技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见字如面”到“距离不是问题”,从“车马很慢,书信很长”到“才思念,已相见”,从书信到微信,天涯变咫尺,变的是沟通方式,不变的是爱和牵挂,未来可期,幸福还将继续……

上一篇: 秋日
下一篇:爱国者说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人事部:0913-5182286 党委工作部:0913-5182082 供销中心: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25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