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是一个以山命名的乡镇,就像结在藤蔓上的西瓜一样,结结实实地盘踞在关中西北方。远远望去,山路纵横交错连接着各地,一座座蜿蜒绵长的山脉守护着这一方人民,穿过一条长长的柏油路,走到尽头便是嵯峨山,山下冒着股股炊烟的村庄,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
长大后好像只能靠小时候的记忆去回味家乡的过往。还记得那时村里热闹非凡,家家户户的女人在田里劳作,一层层的梯田错落有致,地畔上的小孩互相追逐打闹,累了便缠着母亲带他们回家,母亲们互相吆喝一声:“珍珍妈,天热的,把娃都晒黑了,赶紧回家做饭吧。”此时小孩的哭声越来越大,母亲们相视而笑,再多农活也只得放下,牵着孩子的手相伴回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处旱原地带,常年干旱少雨,这里虽然缺水,但劳动者的智慧是不可忽视的,他们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来保障生活所需,如小麦、油菜、玉米、绿豆、旱烟等,还会养猪、牛、羊等牲畜来增添一些额外收入。大家时常还一起互相帮忙,谁家的农活顾不过来时大家组团去干,谁家有困难时大家相互出钱出力,帮助其渡过难关。淳朴的村风,和谐的氛围,让一颗颗心凝聚在一起。村子里的女人照顾家,男人们则在附近山上打工。清晰地记着那样一个场景,当天色渐渐变暗,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此时一群女人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孩子们在空地上打沙包、跳绳、踢毽子、捉迷藏、抓石子等,其实大家都在等,等家里的顶梁柱,孩子的父亲平安回家,直至村口响起拖拉机的响声,大家悬着的心才会放下……
如今的村子,更多的只是空落落的院子,大门上都挂了锁。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年人守着家里的宅子,似乎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感受到一丝丝人气,但终究这个村子随着人口的迁移越来越冷清,越来越寂寞。墙,一点点地倒塌;树,一点点地变粗;草,一点点地蔓延;人,一点点地变老。年长的人舍不得离不开这里,这里有他们的回忆,有他们的故事,这里的一粒土、一块地都是他们的根,他们似乎在守候,也是在等待,守候那零星记忆,等待那美好明天。
那一堵墙后是一条条沟,一条条沟后是一座座山,山的下面是这座村庄,村庄上面是一片蓝蓝的天。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