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奔突,昼夜不息,“哗啦啦”地流过了生命的又一个站点,又毫不眷恋地飞驰向下一个终点。腊八节在时间风驰电掣的流动中被推到眼前。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家里长辈们常念叨的一句话。以前他们怕过年,又期盼着过年。怕是因为他们深知在世间的时光已经不多,风烛残年,生命的火焰随时可能熄灭;期盼是因为只有逢年过节子孙后代才能回到他们身边,聊以慰藉内心的思念。以前每逢过节,无论大节还是小节,只要有空,我们都要回到父母身边,陪他们说说话,吃顿饭,哪怕只是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也会喜上眉梢,话多了,笑容多了,一整天都精神焕发。
时间再往前推一些,回想起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腊八节,他们总要准备一大锅用料十足的腊八粥,里面倾注着浓浓的感情。奶奶为一大家子做了一辈子饭,各种饭食“信手拈来”,腊八粥也不在话下。她熬煮的腊八粥是我一辈子的念想。腊八这天,奶奶是“主厨”,她会把一点一点收藏起来的黄米、红豆、绿豆、黑豆、大米、糯米、核桃,还有秋天的时候从山上打下的野板栗拿出来,这些基本上都是她和爷爷费心费力亲手种植的收获,饱含着她们对子孙的爱。腊八粥最费时间,豆类和米类要提前浸泡,在腊八节当天下午就开始熬煮。母亲也做得一手好菜,奶奶煮粥,母亲做菜,氤氲着淡淡烟雾和暖意的厨房里时不时传来她们的欢声笑语。
煮腊八粥讲究火候和汤量的多少,火势太强容易糊了锅底,坏了一锅粥。火势太弱催逼不出谷物的香气,黏稠度和香味会受影响,而汤少则干,汤多则稀,唯不多不少口感最佳。在火候和汤量的把控上奶奶全凭感觉。后来奶奶上了年纪,由小辈掌勺后,我曾请教熬腊八粥的方法,但无论是多么精准地复刻她的“秘方”,依然熬不出她的味道。现在想来,奶奶的腊八粥熬的是经验,是岁月,还有她纯粹的爱意。这些因素放在一口锅里熬煮,便酝酿出独一无二的味道,所以纵使食材、火候、汤量与奶奶的做法别无二致,我也难以熬出一样的味道。
又是一年腊八节,我依然按照奶奶的方法熬了一锅粥,尝了一口潸然泪下。同样的一锅粥,再喝却已物是人非。只因亲人的离去心里空了一角,同样的节日,那份团圆却不再圆满,无论如何都无法补齐了。但他们留下的亲情,留下的味道已嵌进我们的心里,我们的味蕾,任星移斗转,世事变迁,都不会改变、淡去,那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在腊八节、在春节……在每一个温情的日子里。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