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斗转星移间,时节已到冬至。在北方,素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传说是为了不冻耳朵,但最有影响力的说法,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看到穷苦百姓因为耳朵冻伤而痛苦不堪,便想出了一种食疗方法,用面皮包上羊肉和药材,煮熟后给百姓吃。这种食物形状像耳朵,所以叫做“娇耳”,后来逐渐演化为我们今天吃的饺子。
关于饺子的诗歌,古往今来有许多。现代诗人胡秉言写了一首《饺子》:“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将包饺子的每道工序进行了生动还原。不仅如此,诗人还描绘了自己享用美食之后真切的感受——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
作为一名地道的北方人,我更是偏爱饺子。于我而言,饺子不仅是一种食物,更蕴含了别样的情愫在其中。
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不怎么好好吃菜,母亲因此伤透了脑筋。后来发现我爱吃饺子,母亲便不厌其烦、每周一次变着花样包饺子:春天的韭菜鸡蛋饺子、夏天的瓠子大肉馅饺子、秋天的花菜馅饺子、冬天的萝卜豆腐饺子……经过母亲的巧手烹调,一碗香喷喷的饺子会极大满足我幼小的胃与心灵,也逐渐改善了我不爱吃菜的习惯。
在母亲的人生哲学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将来孩子们能够自立生存的一项重要保障。很小的时候,她就教我们姊妹几个包饺子,告诉我们将来想吃饺子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动手做来吃。虽然当时听得懵懵懂懂,但我一直记得母亲这句话。如今我也已为人母,仔细回味,方理解母亲当初的用心良苦。“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母亲用自己朴实的教育方式,为我们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用双手创造幸福。
现在每逢周末,当孩子嚷嚷着要吃饺子时,我也像母亲一样,愿意自己动手和面、拌馅,再捏出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饺子,看着它们整齐排列如士兵般昂首挺立,心里会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当孩子因为品尝到美味对我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我更加感激母亲。因为是她深远的爱,才成就了我如今对孩子小小的胃与心灵的满足,成就了爱的传承。
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饺子馅也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时蔬、鲜虾或者鱼肉,一个个玲珑的饺子里,包裹着的不仅仅是鲜美的馅料,还有我们一天天变化着的美好生活,以及暖暖的、无言的爱。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