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妻子已做好晚饭等待,平凡人家寻常菜,柴米油盐中渗透着淡淡的幸福。或许这就是每个小人物每日奔波背后最温馨的动力,是寻寻觅觅中最暖心的生活。一切收拾妥当准备吃饭,餐桌上一盘馍花麦饭惊艳了岁月,在充满回忆的馍花麦饭面前再美味的佳肴也失去了光彩。
不管是馍花麦饭、槐花麦饭还是豇豆麦饭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们都有不一样的味道和故事,勾起脑海中点点回忆,不管哪一种麦饭都是关中农人所喜欢的。馍花麦饭和其他麦饭在做法上有一点点不同,偏偏这一点点不同在口味上大大不同,其他麦饭到嘴里是菜香更多的是为了填饱肚子,馍花麦饭到嘴里是麦香更多的是对食物的珍惜。
关中平原的人们以面食为主,馍馍更是增加体能的食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的人们没有冰箱,蒸的馍馍时间长了不是干硬就是发霉,吃吧不好吃,扔吧太可惜。于是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馍花麦饭,干硬的馍馍或者发霉的馍馍撕了外皮用水泡开,攥干水分撒上少许的盐、花椒面和碱面,放锅里蒸三十分钟,出锅热油刺啦浇过,不被待见的馍馍立刻成了抢手的美味,再配上一盘青椒,食物和食物的碰撞激发的是不一样的味蕾盛宴。而这样的美味总是饭桌上孩子们争先恐后抢夺的对象,大人们往往都会将其让给孩子们,毕竟沾了油的饭菜更有利于孩子们身体成长,哪个孩子不是父母心头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小时候不懂,长大了再回味,是对美味的留恋,更多的是对父母的感激。
过去生活在苦难中,人们是为了填饱肚子,为了不浪费粮食;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麦饭却变成了念念已久的美味。简单的食材和调料,烹饪出可口的饭菜。或许是各种重调料的吃食太过上火,而清淡的家常便饭更适宜于“受伤”的胃;又或者是对过往的回忆。不由自主地回忆,回忆曾经贫困的日子,不忘过往,珍惜现在幸福安康的生活。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