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散文

记忆中的热炕

2022-01-24 16:43    来源:炼钢厂    作者:张长录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又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日子,走在下班的路上,呼呼的黄河风肆无忌惮地吹来,刺骨的寒流迎面袭来,路旁草坪中的枯枝败叶在风的追逐下,打着弦飘悠悠地落在厂房的角落。望着冰冷的天空,瞬间那寒冷的思绪跨越时空的界限一直飞向遥远的故乡,飞到家乡那曲悠的石头巷道上,那简朴的土坯房里,那暖暖的土炕上,一切是那样温暖、那样亲切。

        我的家乡地处大山之巅,山连着山,在崇山峻岭间曲折蜿蜒的一条土路是全村唯一通往外界的交通线,照明也是那最原始的煤油灯。每年到了冬季,家家户户土炕头成为黄土地人最常用的取暖方式,特别是大雪封山的时候,那暖暖的土炕头是家乡人最温暖的地方。每天到了黄昏时分,勤劳的人们便开始为度过寒冷的夜晚做准备了,柴火或秸秆烧炕冒出的袅袅青烟从各家各户的屋顶飘出,飘向村口那棵千年古槐,飘向古老山村的上空,那一幅美丽画面一直刻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惦记、让我怀想,让我不舍。

        那个时候农村最常见的建筑就是土坯房,一般院子都是四合院,是由上房、相房、门房、伙房组成,但是每一座房子里都会有一个通屋的土坑,两米多宽三米多长,炕上可以容纳五六个人。土炕当然是用土做成的,为了防止黄土脱落一般先在炕上铺一层芦苇编织的席子,再加上用羊毛做成的毡,再铺上褥子。冬天土炕上始终铺一床被子,家里有邻居来串门或亲戚来了都是直接上炕暖和暖和。炕的周围是人最容易接触的地方,心细的母亲都会在土炕围墙上粘贴上报纸或者墙布,这就是既温暖又舒适的农家热炕头。

        在当时的农村盘炕是件很有讲究的技术活,一般人是干不了的,得请专门的师傅现场把关指导,这样制作的土炕头牢固,柴火容易燃烧,炕头导热效果好,烟通过炕道流畅。在村里自家的大伯就是这个行业的专家,杀猪宰羊农活样样精通,心灵手巧令全村人佩服。盘炕所用的材料就是胡基、泥基子、黄土,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的。大伯在屋里先垒起土炕台,炕棱这些基本的框架后,就往里边填土,摆胡基,犹如摆迷宫似的东拐西拐。有的土炕头直接有烧炕口,有的则直接同土灶台相连,一页砖头就是开通炕道的机关,在冬季拉开那块砖头,烧火做饭的过程中火焰通过灶台直通炕道,这样既做了饭又热了炕头,一举两得,这样的设计实在是妙。

        我是大山里的孩子,幼年时代土炕曾经是我们的乐园,第一声啼哭、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蹒跚学步……都是在自家那土炕上完成的。长大后翻跟头、摔大跤、唱大戏、玩扑克这些都是我们兄妹在炕头上常玩的游戏。那时候的冬天感觉异常寒冷,呼呼的西北风顺着山坡一路袭来,房前屋后的槐树香椿树都冻得瑟瑟发抖,人们蜷在自家的炕头上唠嗑,干着力所能及的活,进行玉米棒子脱粒,打核桃仁……冬天的晚上来得又特别早,放学后我们第一时间爬上爷爷为我们早早就准备好的热炕头,让冰冷的脚丫子先感受那一份温暖,然后趴在炕头的小桌上,在那如豆的煤油灯下开始写作业。冬天的夜晚是那样漫长,我们经常在母亲的故事中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然而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母亲在煤油灯下穿针引线忙碌的身影,母亲煤油灯下那一幅亲切的画面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那个时候每年进入腊月,村里的人便开始大扫除、蒸花馍、杀猪肉……一切都在为过新年做准备。腊月里的一场大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似乎一切都与外界隔绝了,此时土炕就发挥着巨大的功能,蒸年馍的活动都是在土炕上进行的,左邻右舍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帮忙,在土炕上有的揉面,有的做年馍,炕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馍,土炕上洋溢着新年的快乐。

        岁月如梭,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家乡的土坯房老土炕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虽然社会在进步,农村在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已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土炕头的温暖让我永远铭记,因为它留给我的是家乡的温暖,是黄土地人深深的爱。

上一篇: 冬的温暖
下一篇:炮竹声里的年味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2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