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窗前,一股凉风吹进来,在这炎热的夏天只有这股凉风可以慰藉酷暑难耐躁动的心,不由得望向窗外,有种想探究风来自何处?望着望着,思绪便飘到了远方,想起了故乡的端午和可爱的人儿。
往事似乎还很清晰,感觉近在眼前。记忆中,每逢端午,青草漫遍家乡的山野,浅浅的清香扑鼻而来。地里的玉米在风吹过之后“
沙沙沙”的交头接耳;果园里,苹果在袋子里茁壮成长,想挣脱束缚看看外面的世界;豆角、西红柿和茄子们沉甸甸的……从果园里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满是收获。穿过长满青草的小路,穿过一户户人家,若有若无的粽香不断飘来,我不由得加快了回家的脚步,迫切想品尝粽子。关于粽子的由来有很多,人们口中传颂最多的是关于纪念屈原的故事。据资料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有了这些,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也一直沿袭至今。
粽子不但好吃,还具有多子多福、功名得中、光宗耀祖的寓意。因为“粽”和“中”读音相近,吃粽子取了“功名得中”之意。明清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都要吃家里包的“笔粽”,只为讨个好彩头。爷爷在世的时候,每年端午都会包粽子,一个个胖乎乎的三角形粽子被送到姑姑和叔叔家,大伙一起品尝鲜美的粽子,体验一年一次的欢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时的粽子也慢慢在我眼前消失。每当看到诱人的粽子时,总会想起在家乡制作粽子的场景。几片粽叶放在手中,用熟练的动作将材料放入叶子中,然后再包起来,很快一个粽子就制作完成了。看着别人熟练的包着粽子,小小的我也跃跃欲试,很想体验这份快乐。在爷爷不厌其烦地引导下,几个歪七扭八的粽子呈现在我眼前,我嚷嚷着这几个煮熟的粽子都是我的,不要嫌弃它们不好看,大家被我的举动逗得开怀大笑……
如今,我长大了,也离开了故乡,再也没有包过粽子了,我多想回到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包粽子。对我来说,粽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还代表了我的乡愁,代表了我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代表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