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14年,也是这个季节,还是轧钢厂食堂门口的斜坡,我看到了黝黑的刘峰。他是我刚工作时独立采访的第一个人,初见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没想到再次跟刘峰坐到一块“闲谝”,已经是5年以后了。如今,龙钢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道他身上那股“老龙钢人”的味道还在不在。
再见刘峰
他个子不高,看着精瘦。一握手便能感觉到手上的力量与粗糙,还有一点与冬季不符的温暖。手上即使擦洗干净,指头与指甲也有种浸着油的感觉。不说话时,两侧面颊棱角分明,脸上表情严肃认真,看着不像好相处的。再次见面,两人有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他没有变,还是那个刘峰。
寒暄几句,进入正题。一提起他的工作,他那一口白牙,碰来碰去,滔滔不绝,我很难插得上话。有时候我在想,沉浸在那一方天地的他,是不是就忘记了说话,被口罩遮住的紧闭的嘴,牢牢担负起保护牙齿的责任。就在这种微妙的感觉下,我再次走进了他的世界——一名在检修一线摸爬滚打19年的维修钳工。
他曾经的领导用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他刚工作时的表现:“你把你的鞋跑烂,手底下的人能闲死。”刚工作7个多月的他,因为认真肯吃苦,被领导安排出去学习,回来后就当上了负责生产的运行班长。没过多久,便因为不善管理被下岗,又成为了一名岗位工。“让我干活可以,但那会儿管起人来,确实一塌糊涂。”他的那股子较真劲,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年公司施行群安员制度,他又被选上兼职群安员。在他负责的三年里没有出过一起安全事故。
2000年,因为分厂除尘维修力量薄弱,急需一批骨干力量完成一些急难险重的抢修任务,平时表现出色的他便被选中,开始了与风机、锅炉打交道的日子,这一干便是19年。如今44岁的他,也是维修的“老把式”了,副班长10年,班长5年,手下管着14个年轻小伙。其实他还是不太会管理,能“镇”得住手底下这帮人,一是靠经验,二是靠干活往前冲。也体谅他们,总是舍弃自己的休假时间多干一些,让别人多休息。
“不说那话,有啥找我。”刘峰的话有种令人放心的力量。
刘峰好细腰
刘峰说他是天生干维修的。
除尘维修岗位留不住人是公认的,受限空间作业是最主要的检修项目。以锅炉汽包为例,高不足三米,踩到作业平面,离顶便不足2米,有的时候需要仰焊,个子稍微高一点的就要弓着腰。接到检修任务时,为不影响生产节奏,等到锅炉里面降到五、六十度,人就要进去焊接。里面灼热的蒸汽,焊条燃烧的烟气,刺激着鼻腔,最多呆十几分钟便要换人。刘峰总是第一个冲进去,呆的时间最长,经常出来一脸惨白,缺氧厉害,蹲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这是旁边的人说的。
除尘维修还流传一句话,古有楚王好细腰,故灵王之臣一饭为节;今有刘峰好细腰,故大家不敢放开肚子吃饭。在这里,不是有没有两把刷子敢不敢进去的问题,是有没有一个不超过二尺五的“好腰”。锅炉等压力容器进入的人孔通常是正方形,边长在35-40公分。稍微有点肚子的,即使肩膀过去,也会卡住,人在里面不好使劲,便需要外面帮忙推。抢修时,碰到这种情况,刘峰就颇为上火,又当上班长的他,便有了这种奇怪的要求。
他比较瘦小,进得最轻松,也进的最多。他说,他就是天生干这个的。
一个人的刘峰
提起家人,刘峰便有些沉默。
干维修的人,没有点,手机不敢调振动。经常刚回到小区,还没有上楼,一个电话又要返回岗位。半夜一家人刚躺下,他铃声一响,又是一阵着急忙慌,家人也跟着苦不堪言。2012年,他们把街上的房子卖了,妻子和孩子回到老家,他独自一人在公司租房子住,每月回去看望一次。
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他,“没有不知道的,没有不熟悉的。” 一把割枪,一把焊枪,20公斤的焊把线,9个除尘风机、12个压力容器、8座斜板池、340多个在线阀门……每天巡检两遍,每次1个半小时,弯腰躬身穿过低矮的管道27次。炼钢炉后往南到炼钢北路200米,高低12、18、24米三层平台,这些构成了刘峰的世界。他在介绍时,双手比划了个大大的圆,似乎想把那些设备拥入怀中。
“云维修”是他比较得意的。当岗位工发现设备异常,打电话询问他时,他简单问几句,便能将故障判断的八九不离十。设备已经在他脑海中形成三维立体图像。隔着电话,也能指导岗位工将故障排除。长期下来,岗位工也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不仅提升了岗位工对设备的认知,也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旁边听他介绍的人打趣道:“你那哪是云维修,就是个电话售后。”刘峰便嘿嘿笑,他也有些不好意思。
别了“刘峰”
20几年前刘峰进入企业时,正是龙钢公司滚动式发展的跨越期。那时候的钢铁工人,以钢铁为荣,以企为家。红旗一立,便是人潮涌动;号子一响,便是热火朝天。“白加黑”“5+2”,一个个“龙钢速度”“龙钢奇迹”,千千万万个埋头苦干、不求回报的“老龙钢”,才成就了今天黄河岸边的钢铁明珠。他们很朴素,他们的话很朴素,他们的形象很朴素,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随着企业升级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新的设备,新的技术,新一代“钢铁工人”,冲击着历经60年风雨的钢城。“刘峰”们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不用再钻人孔,不用再补炉砖,不用呆在天车上6个小时下不来,不用……可能再也见不到百人拉电缆、拉皮带,再也见不到风雪中覆盖料场的料场人,再也见不到一脸油污、端饭睡着的龙钢人。
别了,“刘峰”。
别了,“老龙钢”们。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