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立冬。立冬也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曰:立,始建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节应养阳藏阳,养精蓄锐。恰逢全国冶金文学艺术协会年会活动在太钢召开,有幸作为陕钢一员参与,欣然赴会。
太钢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区,太原三面环山,境内有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流经而过,是国家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太原自古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之称。春秋末期,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称为“三晋”,三晋之称即从此而来。隋末,李渊、李世民驻守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因此,唐文化的发源也从太原始。唐朝的几位帝王曾屡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诗人李白曾盛赞“天王三京,北都居一”。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兴起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太钢建厂历史悠久,孙中山先生曾言,山西铁矿资源丰富,应建立钢厂以扩张武备,这对太钢的建设也有所推动。太钢前身实于1932年由西北实业公司筹建,1934年破土动工,1937年建成,原名为西北炼钢厂,后逐步发展成以生产特殊钢为主的钢铁企业,如今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此次全国冶金文学艺术协会年会在此召开,使与会者得以领略太钢深厚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风采。作为此次年会的活动之一,中国冶金作家协会召开了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冶金作协众多名家与会,太钢、首钢、宝武钢铁、河钢、鞍钢、包钢、湘钢、陕钢等作家共聚一堂。作家李永刚、蒋殊、齐冬平、江苏大学教授霍向东等畅谈协会发展,为冶金文艺发展出谋划策。值得一提的是,太钢文学发展繁荣,省级作协会员达二十余名,中国作协会员三名,其文化实力可见一斑。蒋殊的报告文学《一座山的延伸广度》讲述了太钢精神楷模李双良的故事,记录了太钢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的不懈努力。
活动期间,90余名代表共同出席了太钢杯全国冶金行业职工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开幕式,参观了位于厂区内的太钢博物园及厂史展览馆。进入厂区,白色外墙的生产车间掩映在高低错落树木植物之间,洁净宽敞的柏油路上,各色线条清晰,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线而行,白色灯杆上,悬挂着劳动光荣、劳动伟大之类的文化标语,职工们身着浅蓝色的工作服,惬然自信的行走。厂区噪音很小,完全感受不到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干扰。相反,倒觉得仿佛是进入了一座城市公园。十里钢城完全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与城市和谐一体。
在“太钢杯”全国冶金美术书法展览上,得以观赏来自四十余家冶金单位职工创作的油画、国画、版画、真草行篆各类作品,让人真切享受到一道文艺精神大餐。在太钢厂史展览馆,代表们进入了一场八十四年的时光之旅。仿制的青砖灰瓦的西北钢铁厂大门,孙中山、阎锡山先生的黑白影像,瞬间将人拉回到实业兴华、产业报国的上世纪初。毛泽东曾为全国第一份企业报纸,即太钢《钢铁小报》题写报名,令人对太钢新闻事业的历史心生几分羡慕。馆内的珠港澳大桥、军舰、坦克、神舟三号、圆珠笔芯头、手撕钢等等元素,让人更加惊叹于太钢产品在科技上的先进实力。
如果说参观活动是开胃菜,其后的太钢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奋斗新时代专场文艺演出,则更让代表们感受到太钢职工深厚壮美的精神底蕴。开场节目《黄河鼓韵》把观众带入到大浪滔滔、奔腾呼啸的黄河壶口,黄土高原的古谣,把人们的神思带到了磅礴广阔的黄河吕梁。鼓槌轻击,似安静水流;鼓槌扬起,似万滔奔鸣。传统鼓乐竟如歌如诉,编排之美妙使人心旷神怡。太钢职工表演的群口快板节目,把太钢四十年发展变化巧妙穿插在丈母娘与四个女婿的笑语对话中,又见匠心之妙。所有的节目编排精美,大气沉美,充分展示了太钢职工高品位的文艺素养,文明礼仪的深厚积淀,折射出太钢职工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真善美的艺术追求,以及太钢职工双手创造的幸福文化生活。询问得知,太钢文艺协会有作协、美协、书法、摄影、舞蹈、体育等八个分会之多,文艺人才门类齐全,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吕梁莽莽,太行苍苍,不锈太钢,美名远扬。盛会相约,也是交流学习,开张视野,广交朋友。从文艺工作上对标太钢,令人顿生追赶之心。反观自身,陕钢人自力更生、自我奋斗的六十年鱼龙跃化奇迹,同样创造了丰硕的物质价值和独特的精神财富。对于陕钢文艺工作者来讲,用文艺作品讲好陕钢钢铁故事,满足职工对于高品位文艺精神产品的需要、建成美丽幸福新陕钢,任重而道远,唯有养阳藏阳,养精蓄锐,定能迎来钢铁文艺的春天。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