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先生为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句话言简意赅,寻味无穷。知足,是说人不要总是奢求,要知道满足自己所拥有的;知不足,是说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通过努力获得什么,主要指自身为人的不足,简单说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有为有不为,是说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不能做,要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原则。
中国有句老话“知足常乐”,满足自己所得到的。当桌子上放半杯水,乐观的人会想还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会想只剩下半杯水了。同样的半杯水,不同的两种态度,很显然乐观的人得到了满足。当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事情的时候,或许换一种心态,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学会知足,生活会少几分抱怨,多一些乐观。
不过,知足常乐并不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些时候,行为和心态是要分开的,不能在要奋斗的年纪,却过着安于现状的生活。也要有知不足的态度,“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君不见汉高祖刘邦,一统中国,成就汉室百年王朝。然而,项羽早已威名赫赫,那时的刘邦不过无名小卒,日后又怎会刘氏大权在握、项羽无奈自刎?究其原因,只因刘邦知不足。刘邦有言:“我带兵决胜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不如张良,治国有方不如萧何”。但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用人格魅力广招贤才,巩固自己的根基,并在能臣之中充当黏合剂,使人尽其力,各司其职,开创了大汉盛世。他不是一味逞强,用自己的短处去搏项羽的长处;反而另辟新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终成千古霸业。由此,可看出刘邦常常知不足才是他成功的基石。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1978年,在所有人对改革开放持有质疑态度的时候,是邓小平审时度势,坚持改革开放大业。在该“有所为”时,就要“敢为”“快为”,认准的、看好的事情,毫不犹豫、毫不放松地去抓去干,否则,迟缓犹豫、畏手畏脚,走一步退三步,就会错失战机,贻误大事,让“有所为”变为“无所作为”。
有些“不为”,不是永远不作为。对一些新生事物难以做出评判结论,看不清未来的发展走向和利弊时,先“放一放”,或者允许“试一试”。否则,对事物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位,就匆忙下结论,粗暴地“有所为”,其实是违反了事物发展规律,常常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看明白了,认识清了,把握了事物发展方向,再“有所为”也不迟。这样的“不为”,实质上也是“为”。而有些“不为”则是必须的。比如,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要坚决减掉,一些对企业不必要的检查验收等要坚决去除。通过“不为”解除对主体的束缚,释放主体活力,企业才会更好的发展。
正确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去做,错误的事情再小也不要去做;要学会知足,知足方能长乐,同时也要了解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改善,坚持自己,审时度势,有为有不为。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