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韩城工作了将近二十年,但很惭愧,很少观赏过行鼓表演,直到今年我看了龙钢公司客户答谢会上炼钢厂表演的行鼓后,我才对行鼓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认识。
答谢会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办公室,在电脑上播放行鼓表演的视频,并请一位女同志,闭上眼睛聆听。宁心静神之后,她蓦地睁开了眼睛:“妈呀,这是黄河的轰隆隆的激流声啊…..这是秋风扫过河面的声音啊….”在这里,毫不讳言的说,这位女同志是音乐盲!
说到这儿,不能不说说韩城行鼓的发源地—龙门:在黄河流经龙门(黄河最狭窄的地方,也就是传说中鲤鱼跃龙门的地方)以后,黄河终于撕开秦晋黄土高原险峻的崇山峻岭,以浪遏飞舟之势,摧枯拉朽般咆哮着冲过剩余的短短5里窄小的河道后,而后折向东南,这时河面顿显宽阔,河流时而一分为二,时而合二为一,她肆意汪洋着,迅速占领了宽阔的平原。
为什么要描写这个呢?
因为韩城行鼓的出场就来源于这个壮丽的景观-------最少一百五六十个裸露着右臂膀、穿着土黄色服装的队伍,在指挥的一声令下,弯着腰,敲着胯下行鼓,如飞跃过龙门的黄河浪头,呈扇形呐喊着冲向宽阔的表演场地,开始尽情的表演。他们时而一分为二,时而合二为一,时而呈锐意进取之三角,尽情的诠释着他们的热情,诠释着黄河冲破束缚后的狂放与不羁。这个时候,鼓声咆哮而张扬,配合着鼓手的呐喊,黄河波澜壮阔的澎湃声顿时让观众热血沸腾,禁不住欢呼起来。
突然,鼓点缓慢了下来,鼓声轻柔了下来,伴随着鼓声,一群身着含有鹅黄色绿衣服的姑娘摇曳着红色的花杆,迈着轻柔的小步、婀娜的舞姿、扭扭捏捏、羞羞答答、左顾右盼的上场了,啊,原来是春天来了,你听,春雷阵阵,你看,她们悄悄的发芽,妖娆的生长,随着春风轻柔的晃动…….她们欲说还羞,她们初解风情,她们徘徊复徘徊……..好一片黄河湿地的春天风情!
又一群身着红色衣服的姑娘,左右手轻摇着一把下黄上红的纱扇,以更轻柔的脚步,悄悄的上场了。哦,原来是初夏到了,她们虽然有着热烈的本质,但此时仍然不失春之妖娆。但,忽然,鼓声一变,她们顿时狂放而热烈的舞动起来,她们热烈的盛开,争奇斗艳,她们争先恐后的结果,红桃黄杏,挂满枝头……
盛夏来临了——一群身着白色服装的小伙们,将大锣放在肩头狠劲的敲打,他们斜斜的倾着头,跳跃着,头顶烈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劳作着…….这个喧嚣而燥热难耐的夏天、这个雷雨大作电闪雷鸣的夏天啊………鼓点急遽,鼓声隆隆,花杆穿梭,疾风劲草,黄河浊浪排空,一泻千里…….!
紧张的丰收季节到了,钗子左右翻飞,稻浪滚滚!铜锣被不停的敲打,是在碾打作物吗?忽然,所有的花杆在中间、所有的锣鼓围成圈,载歌载舞起来,在欢庆丰收吗?
深秋的风刮过河面,百草倒伏,树叶飘零,一片萧杀,冬天即将到来。忽而狂风大作,河面逐渐冰封——完全冰封——鼓声低沉了下来,冰面下暗流涌动!钗子手们开始左张右扬,钗子左右冲突,能量不断的蕴集、蕴集、再蕴集…….越集越多、越集越多……忽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随着一声怒吼,冰面乍破,激流奔涌,黄河夹带着大块的冰块咆哮了起来……!
休矣,美矣,韩城行鼓!在黄河流域,表现黄河风情的鼓乐,除了韩城行鼓外,还有安塞腰鼓,正如同地域特点赋予的鼓乐特点一样,如果说安塞腰鼓是“五岭逶迤腾细浪”的话,那么韩城行鼓则表现为“乌蒙磅礴走泥丸”!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种将鼓乐与舞蹈相结合,并用鼓乐表达黄河龙门流域水文和人文风情的艺术,仅仅产生并流行在龙门下游、韩城市区以北、龙门山以东这片三角地带,而韩城市区以南,龙门山以西,虽然也属韩城,但行鼓就是不会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
韩城行鼓,只会产生在龙门下游这段黄河之滨,因为,这里的黄河,有着龙门黄河特有的神韵,这里的人们,有着这段黄河神韵特有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