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们共承担科研、‘四新’项目6项……”自《陕钢集团关于印发2025年科研、创效新产品研发“四新”和技术进步项目计划的通知》下发后,龙钢公司检验计量专业各项目团队第一时间闻令而动,纷纷变思路为措施,让措施赋能生产显成效。
把能力变实力 “自主开发”检验新方法
“如果用我们自己开发的新方法进行检验,每年至少可节省6.9万元的外检费用。”在化验室内,专业工程师助理李瑾正细算着账目。
龙钢公司紧盯新品研发、产品转型升级、低库存运行模式等,坚持以数据“更准、更快、更全”为目标导向,深挖专业潜力,针对性缩减个别试样“外检”比例,建立并实施低库存模式下的检化验方案,并以“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具体落实化、落实高效化”为工作要求,全面开展检验方法“空白填补”行动,聚力向技术要效益、为生产强支撑。
让盲点变亮点 “反作弊”上加速破题
“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我们就能有效消除车底检查难度大而产生的漏检风险。”在计量作业现场,技师助理袁新朋正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沙盘”推演。
龙钢公司坚持将“严把公司进出厂关”作为最大的降本增效项目,按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工作法,在“反作弊”课题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破题,以避免人为因素、堵塞监督盲点、消除风险隐患、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开设能源计量“哨兵模式”“车底智能检测系统”“AI视频识别”等研究和应用项目,运用新技术着力推动全面监督、实时捕捉、迅速预警、及时反馈进一步实现。
把不可能变可能 “头脑风暴”释放“集群效应”
“智龙,你看,改造后的效果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在万能试验机旁,专业工程师李君荣刚刚完成了一次试验,“工作效率提高至少6倍,设备购置费用省下近4万元。”
龙钢公司全面推行“能修不换、节支就是创效”行动,采用各类小技小改着力培养用“紧日子”过“好日子”的意识和行动。针对新征集到的“产品弯曲试验时需重新更换弯曲装置和压板,操作过程费时费力,需配置一台立式弯曲机”建议,小组成员开启多轮“头脑风暴”,在各种不可能中探讨、验证可能性,用设备改造行动又一次对“无需购置”作出答复。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