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里钢城有这样一位青年,他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兢兢业业,从意气风发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用青春热血谱写了绚丽的篇章,用笃定前行演绎精彩的钢铁人生,与企业同发展共奋进。他就是龙钢公司一线青年王艳平。
2010年大学毕业的他进入龙钢公司,被分到炼钢厂钳工岗位,从学生到钢铁工人的转变,起初,他还不是很适应,想到身处的岗位和大学学习的专业大相径庭,心里有一丝落差。面对陌生的环境,他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年轻气盛的他静下心来,跟着师傅学专业、学技能,遇到不懂的就和工友探讨交流,虚心向师傅请教学习,直到弄清楚。从陌生到适应再到熟悉,他用了半年时间,很快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许。
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2016年,因工作调动,王艳平调入轧钢厂生产技术科。面对新岗位,他深知,技术员工作不同凡响,从钳工到技术员要学习的还很多。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精彩,干出成绩。一年时间,他孜孜不倦,埋头苦学,从生产数据分析到工艺技术,再到质量管理,他悉心学习每一项技能,时常为了一个数据,查找原因,分析根源,废寝忘食。为了一个质量疑点深入生产线与轧线工长研究讨论。在他心中,“每一个数据都至关重要,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异常数据不仅影响生产,对产品质量影响也很大。”他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在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中奋勇前行。
青春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是漫漫长征路上那一声坚定的“跟着走”。2017年,精品板带项目在建,因工作需求,王艳平调入精品板带项目部,参与精品板带项目建设。如果说技术员工作是精益求精,彰显技术的精湛,那么项目工作便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一个过程。项目建设期间,从电缆敷设、加热炉建设到精轧、粗轧设备安装,从外出催货到日夜紧盯现场设备调试等,严寒酷暑、东风凛冽的厂房都有他的身影。每当回忆项目建设这段时光,他的眼里总会放出异样的光彩。他说,“我清楚地记得精品板带项目建成,三角区第一根带钢顺利上板链的情景,现场很多人欢呼着。有人激动地喜极而泣,有人拍手叫好,这里面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对王艳平来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一段时光。
精品板带项目建成试产成功后,王艳平留在精品板带(现在板带作业区)担任技术员。面对新生产线,不管是工艺技术还是设备、人员,都需要磨合,加之轧线处于外包状况,问题层出不穷。为确保新生产线稳定顺行,他深入轧线,虚心向外聘人员请教,将重点及时记录下来,并自主购置专业书籍学习,将带钢工艺操作技术学深学透。经过两年的摸索,他先后编制完善生产工艺技术方面制度16类,质量管理制度5类,预装轧辊管理制度3类,综合管理类制度9类,编制《精品板带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自走上技术员这条路,他就认准了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积小胜为大胜,为后续生产稳定顺行打下坚实基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做好传帮带,成为他时常思考的问题。因此,他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定期组织粗精轧工艺、轧线检查知识要点以及常见质量缺陷措施等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人员技术水平。通过“一对一”教学,倾心培养了4名新进大学生。他的行事作风,干事态度赢得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在大伙眼中,王艳平不仅是技术员,还是“提质增效”明星。他先后参与液压导卫、粗轧出口导卫、轧辊立辊孔型等改造,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累计降本50余万元,在企业提质增效的路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没有丰功伟绩,只有一颗爱岗敬业的心。如果把他的青春比作一首温情的诗,那么他践行初心的行为就是这首诗的诗眼。如王艳平所说,“走上技术员这条路,技术探索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作要向更高目标进发,向更高标准看齐,用青春践行初心使命,勇往直前,与企业共发展、同进步。”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