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感悟

锣鼓——灵魂的呐喊

2020-01-09 00:00    来源:炼钢厂    作者:苏伟

        公司计划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锣鼓大赛,这段时间,各单位纷纷紧锣密鼓地开展锣鼓训练,我有幸近距离观看了他们的表演。

        锣鼓由鼓、锣、镲、花杆组成,训练场内鼓、锣、镲、花杆按舞台分布站立,经验丰富的老手站在队伍最前面领舞。随着队长一声令下,一时间鼓动、镲磕、锣响,花杆随之而动,激昂的旋律带动全场。虽然他们的动作还有些生涩,表情还不丰富,自信心还不充足,但那股灵魂的激荡,却让人感动莫名。

        看过锣鼓训练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不断问自己,这锣鼓中到底存在着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如此的震撼人心!

        关中锣鼓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声震浑天,节奏稳健深沉,情感炙热,它是由几十副锣、几十面鼓、几十副镲、几十根花杆组成,号称“百面锣鼓”。所有表演者均是古代武士装扮,头扎英雄巾,身穿同色战服,背扎三面靠旗,腰束战裙。队形由两路鼓队,一路镲队,一路打锣,队伍前面彩旗开道,有一队长手持丈余长杆挥舞,指挥节奏,名曰“绕杆子”。鼓手们时而转、时而左右交错,有时相互击打,让人眼花缭乱,镲锣上下起伏,如同跑拜神佛,表现着黄土地上劳动人民的虔诚。有艺人将其总结为“七字腿,八字腰,九字胳膊举得高”。

        锣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一个稳定的民俗文化活动,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它们包含的歌舞艺术不仅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固定模式,而且通过活动本身使技能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和提高,由于它们在民间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因此成为民间歌舞艺人进行技艺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绚丽多姿的关中锣鼓,是八百里秦川大地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所孕育的精灵。自周而始,历经秦汉、唐宋、明清、近现代,体现了关中人民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祭文化,承载着关中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长期的农耕历史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使大量的农耕祭祀礼仪在锣鼓中得以保留下来,通过歌舞娱神的形式祭祀,成为关中传统文化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

        冷冽的寒风伴随着零星的雨花,打在大家的脸上、手上、身上,但却始终浇不灭心中那股炙热的情感。至此,我已爱上了这家乡的锣鼓,爱上了这锣鼓的旋律,爱上了这威猛刚烈的舞姿。

        听,这雄浑浩荡的旋律又开始响起,我的热血又开始沸腾……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1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