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龙钢公司宣传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有幸参加了三秦都市报举办的“三秦好新闻”培训会。短短三日,既有新闻写作的系统规范,也有智能工具的创新实践;既有光影艺术的精妙剖析,更有企业采风的鲜活体验。这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思想盛宴,让我对新时代宣传工作有了更深体悟,也更坚定了以笔为犁深耕企业宣传沃土的信念。
淬炼基本功 让新闻写作有章可循
“好新闻是时代的镜子,更是价值的灯塔。”在新闻稿件写作规范与案例分析课上,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赵明德老师以精彩讲解和经典案例为我们展示了一场理论盛宴。他以抖音、微信公众号案例为切入点,强调新闻写作要遵循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原则,从标题提炼到结构布局,均需以受众思维优化表达。并用获奖作品为例,层层拆解标题制作、导语设计、主体展开的技巧。当我看到原本平淡的会议新闻,经过“核心信息前置+数据支撑+人物引语”的改造后焕发新生时,深刻认识到规范不是束缚,而是提升传播效果的利器,更让我意识到:好新闻需要挖掘事件背后的社会价值。
拥抱数智化 让宣传创作插上翅膀
DeepSeek作为新一代AI工具,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令人耳目一新。在DeepSeek等AI工具的应用探索课堂上,陕西直播产业园大咖赵宁老师用4个小时的精彩讲解和现场演示,令我大开眼界。现场演示中,当老师用“DeepSeek+即梦AI”输入提示语后,AI瞬间生成一条“校园风”的视频,令全场学员大呼惊叹。老师的提醒更发人深省:“技术是加速器而非替代创作者,记者的核心价值在于对人性温度的感知。”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以人文情怀驾驭技术,坚守“内容为王”底线,让AI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刻刀”。
定格光影间 让跨界思维激活灵感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光影是情感的字词。”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广场上,摄影课程以“无人机拍摄技巧”“构图法则”“光线运用”“场景抓拍”为核心,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练习,我掌握了三分法、对角线构图、框架式构图等技巧。
走进西凤酒厂研学基地,传统酿造工艺与工业旅游的深度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借鉴西凤酒“透明工厂”理念,我尝试用不同视角进行记录,还不时和三秦都市报老师交流如何用相机定格精彩瞬间……在万吨酒海库,讲解员将“老酒陈藏”类比为“钢铁淬炼”,瞬间点燃我的灵感:龙钢的工匠精神何尝不是另一种“工业酿造”?文化墙上“一滴西凤酒,半部华夏史”的企业文化标语更引人深思——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好故事更需要主动走出去。
这些天,我行走在生产一线,尝试用低角度仰拍各种设备,用慢镜头记录铁水奔流的璀璨轨迹,我慢慢意识到,新闻摄影不仅是技术呈现,更是对现场氛围的捕捉与传递,好新闻源于“沉下去”的功夫。只有深入现场、贴近人物,才能写出有泥土气息、有温度的报道。未来拍摄中,我会更加注重人物眼神、肢体语言与环境的互动,让影像成为文字报道的有力补充。
整装再出发 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奋进
回望培训历程,既有补齐短板的充实,也有突破认知的惊喜,更看清了自身的不足。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今天,仅掌握单一技能已远远不够,需要成为“提笔能写、举机能拍、触网能融”的全媒型新闻人才。
培训虽已落幕,征途方才启航。当智能工具重构创作生态,当受众需求日新月异,我将时刻保持“归零”心态、“冲锋”姿态,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创新中寻找突破,用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讲好龙钢故事,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宣传作品,为龙钢高质量发展奏响更强音。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