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感悟

醉秦腔

2020-12-29 15:15    来源:炼钢厂    作者:任春艳

        “手托孙女好悲伤,两个孩子都没娘……”“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听秦腔,看秦腔,学唱秦腔,是一件特别惬意与满足的事情,秦腔伴着我成长。

        秦腔在西北地区之外的人眼中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觉得秦腔只是一味地“吼”出来,没有什么韵味,其实他们对秦腔的认识还不到位。秦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历史久远,起于西周,源于关中西府,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曲调高亢,种类众多,自古以来受到了西北地区老陕们的喜爱,关中人的爱恨情仇都在秦腔里表达得淋漓尽致。黄土高原上的人朴实敦厚,唱出的秦腔音域宽广,慷慨豪情。秦腔曲目众多,不仅有李小峰的《打柴劝弟》、李爱琴的《周仁回府》,还有李瑞芳的《梁秋燕》等,唱念做打,韵味十足。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秦腔的受众面比较广,广场上、马路边、大街小巷,随时都能听到,房前屋后,咥燃面、喝酽茶、听秦腔,成为关中地区人农闲时的绝配。在我们县城的广场上,随处可见秦腔自乐班大放异彩,三五成群,乐得其所,酷暑中的树荫下,寒风中的墙根下,都是民间艺人的身影,吼出关中人豪放朴实的性情,唱出人间的悲欢喜乐。

        冬日温暖的阳光下,不管是老年人、青年人,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业余人员,都相聚在热闹的广场上,感受着浓浓的秦腔带给人的终极享受。广场上的自乐班甚是多,有悲壮高昂的传统曲目,又有婉转动听的眉户戏等等,一把二胡,一个快板,就组成了一个自乐班。好些年龄比较大的爷爷,看起来步履蹒跚,胡须花白,紫藤树下,一声秦腔,瞬间驻足停留,把人迅速地带入其中,深深地被秦风秦韵秦文化所陶醉。

        我从小就是听着父亲的秦腔长大的,不管走到哪里,耳边响起秦腔,就会停下脚步。记得小时候,晚上不想早点睡觉,总是觉得有浑身的精力,这时候父亲就会把我抱到怀里,给我哼唱摇篮曲,父亲给我唱几句秦腔,我就睡着了,那高亢激昂的旋律依然回荡在耳边。后来长大了,听到父母亲提起这件事情,依然觉得没有听够,还想父亲给我再唱一段。父亲是秦腔的忠实粉丝,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家里到处都是秦腔磁带,父亲还给自己买了收音机,一边干活,一边听戏,每每听到开心处,还会给我讲一讲戏曲背后的故事。现在父亲只要闲下来,就会走出家门,来到广场上听自乐班的人唱戏。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秦腔逐渐淡出了年轻人的视野,但是真正热爱秦腔的人对秦腔的爱没有褪色,反而愈加浓烈。秦腔是流传千年而不变的情怀。不管是秦腔的角儿,还是民间自乐班,他们始终不变的是对秦腔的执着与热爱,他们唱尽繁华若梦,念透荣辱兴衰。

上一篇: 元旦之乐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2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