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感悟

传承西迁精神

2020-07-24 00:00    来源:综合服务公司    作者:张艺娜

        1956年,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大上海,斗志昂扬地投身于祖国西部建设,当时西安学校周边是一片荒野,半夜甚至能听到狼嚎。有一句顺口溜形容当时的情形:电话不灵,电灯不明,道路不平……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依旧精神饱满,干劲十足。

        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先生,迁校时年已57岁,身患多种慢性病,而且妻子也瘫痪在床,但是他毅然决然,安顿好夫人后,自己孤身一人前往西安;陈学俊教授将自己位于上海国际饭店后面的房子,无偿上交给上海市房管部门,携带家人来到西安;80岁高龄的沈尚贤教授坚持和大家一起挤面包车,饿了就在教工食堂吃便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中有著名的教育家、教授、讲师、助教、管理职员、技术员、炊事员、理发师、花工等后勤服务人员,甚至包括酱菜厂、煤球厂的工人。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虽然岁月变迁,西迁已过60余年,但是西迁之精神已被镌刻在民族史的壮丽诗篇中。“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老一辈交大人放弃优越的物质,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投身西部,克服重重困难,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艰苦创业中实现了自身价值,用实际行动谱写了“西迁精神”。正是他们的西迁,才改变了整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匮乏的面貌;正是在他们的不断努力和奉献下,才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

        “西迁精神”只是一个缩影,其实在我们祖国的角角落落有无数个同西迁人一样的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西迁精神”。为开垦戍边,百万“知青”向人迹罕见的东北荒原进发;为研发“两弹一星”,一大批科技精英扎根于茫茫戈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许多党员干部舍小我,为大我,冲锋在前,成为了义无反顾的最美逆行者;无数志愿者哪里需要就奔赴在需要帮助的地方。

        让我们以西迁教授为榜样,以“西迁精神”为指引,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奋勇向前,努力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1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