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感悟

那些年最好的我们

——“龙钢子弟”童年回忆录

2019-10-12 00:00    来源:炼钢厂    作者:张宇晨

        “再见了相互嫌弃的老同学,再见了来不及说出的谢谢,再见了不会再有的留堂作业,再见了我留给你毕业册的最后一页……”,这首带有毕业色彩的音乐,用它淳朴的歌词魅力勾动每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小学毕业已经12年了,但是那段烂漫无邪的记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段专属于“龙钢子弟”的美好。

“天天向上”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母校龙钢子校(现称“龙门小学”)只有二百多位学生,三十余名教职工,平均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六年里大部分人都做过同班同学。同学们的父母都是龙钢职工,彼此之间较为熟络,所以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自然避免不了与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做比较。

        那些年的我们上学前会从家里打包好父母精心烹制的爱心早餐,放学后会聚集在小伙伴的家里看《小鬼当家》。同所有孩子一样,体育课永远是我们每周最大的期待,学校的操场就是我们撒欢的天地。在那个没有塑胶跑道的操场上,我滚过铁环、踢过毽子、跑过百米、参加过“冬季大演练”,也和全体师生一起搭幕布观看过红色主题电影《江姐》。印象最深的当属二年级参加美术比赛,得了水痘的我不愿轻易放弃,满心欢喜地到操场上参加比赛,那个炎热的下午,顶着个“大花脸”的我在太阳下炙烤了一个多小时,完成了作品,虽然画的不够出彩,但是每一次参加集体活动总能带给自己巨大的快乐。

        翻看毕业照,在那个还是胶卷相机的年代,每一张熟悉的笑脸都是那样的质朴与纯真,遗憾的是那已经成为岁月里最无法触及的记忆。还记得毕业那天,同学们都在拿着毕业照积极地找老师签名,我自然也不例外。办公室王老师在毕业照背后用苍劲有力的字体写下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几个大字,这句特别的祝福语从此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钢城“淘宝”

        小卖部、小商店对孩子们总是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龙钢生活区16#楼四单元一楼西户小商店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商店的位置就在校门的马路对面,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还记得店老板是个说普通话的胖阿姨,性格很温柔,她家里也装修的很温馨。那时的我们方便面会选择“小当家牌”,辣条霸主“火爆鸡筋”会人手一包,膨化食品有“浪味仙”和“卜卜星”,冷饮最钟爱小奶糕……记得那时风靡一时的电子手表和四驱赛车都价格不菲,但备受宠爱的我们总有办法凑来零花钱将它收入囊中。

“快乐大本营”

        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我们享受着最纯真的童趣。小伙伴们会通过两种方式彼此联系,一种是拨打厂内专线“5181***”,经常联系的电话后三位一定会记得滚瓜烂熟;另一种是最传统的楼下呼唤法,到了晚饭时间或者周末,一定会听到各种名字响彻在整个生活区,好不热闹。大家集合好以后一定会去我们的老地方——“小花园”,也就是工会楼下面的下沉广场(现在的停车场),在那里有很多娱乐项目:弹玻璃球、跳皮筋、玩五子、丢沙包、翻花绳、跳格子、丢手绢,还有紧张刺激的“红灯绿灯小白灯”和“老鹰抓小鸡”,这些游戏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流传了下来,总之当时的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小花园”承载了太多的美好回忆,我们会因为热播剧《天龙八部》中乔峰三兄弟义结金兰的桥段而感动,从而效仿剧情集体拜把子互称兄弟;也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气的面红耳赤,大战几个回合。那时的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吵、一起闹,尽管现在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联系,但还是会不时地想起那段意义非凡的岁月。

        记忆中的南门市场里一笼包子一块钱,一碗米线两块钱,一碗刀削面三块钱,街上声名远扬的老史拉面也只需五块钱。那时去韩城市区也很方便,出租车一个座位十块钱;龙钢开往韩城的大巴车是蓝色的,每辆车上总会有很多“站客”,司机师傅的车技都很值得称赞。从南门出去一直向东走,穿过下峪口村,就来到了黄河滩,那里也是我们的大本营。尽管家长极力反对我们在河里游泳,但是叛逆的我们仍然会结伴前往,对于好玩的事物谁又有理由拒绝呢?

        如今的我们已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换上一身帅气西装,再回忆起童年时,苦亦是乐。儿时的友情总是那么纯真,希望再次相逢时不变的是最初的梦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梦想也会长大,不过是朝着童年的方向罢了。

        如果可以,请把我留在童年里,留在青春里,留在最好的时光里。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2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