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感悟

讲解缘

2019-03-01 10:11    来源:    作者:行政管理部 张艺娜

        与讲解结缘,是在做志愿者时,有一次在给外地来的游客介绍韩城时,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工作。

        当听说龙钢公司招聘讲解员时,我便毫不犹豫的报名,经过一系列的笔试、面试,层层考核,最终成为一名讲解员。

        在培训过程中,从最开始的串讲解词,到生产现场进行学习,基本的发音、礼仪形体训练开始。由于时间短,任务重,面对几十页的稿子,自己记忆力不好,发音不标准,压力大,曾经无数次的想要放弃,但是在队友们的互相鼓励下,最终坚持了下来。每每想起这一时期,都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重生,就会想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会想起贾教师的谆谆教诲“上坡的路肯定难走,在这条路上,一定要坚持。”

        虽然这条路很难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好多,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高炉出铁时铁花飞溅,烟花四射的壮观景象;第一次看到铁水飞升成钢的高温冶炼全过程;第一次看到连铸男儿“火烤胸前热,风吹背后寒”的艰苦环境;第一次看到火龙般的板带从轧机跳跃出来的场景。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建厂初期时16名年轻人肩负着全韩城人的希望和梦想,从四川东原炼钢厂学习归来,开始在上峪口三眼桥的这个地点开始了“寻梦钢铁”之旅,虽然设备十分简陋,自然条件极其艰苦,但是他们不怕!手打焦炭、肩扛矿石、人拉架子车……落后的条件并不能阻挡他们对钢铁梦的追求。

        我仿佛看到了1995年12月28日,当第一炉火红的钢水出炉的刹那间,“出钢了!出钢了!”我们龙钢人欢欣鼓舞的壮观场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动情的说,“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这是我们的钢,我们自己炼的钢呀!”是啊,几代龙钢人梦寐以求的钢铁梦,在这一天终于成为现实。

        我仿佛看到了拼命三郎——李天锡,自己受伤仍心系企业的发展,他不顾医生和家人劝阻,强忍伤痛,拄着双拐继续奋战在企业发展的第一线,导致腿部的钢板三次折断,老厂长带病亲临生产现场协调的画面,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从1958年的大炼钢铁到现在60年的风雨兼程,我们企业从之前只有2.5m3的小土炉到现在1800m3高炉;从之前的手无寸铁到现在年产700多万吨钢;从最初只有几个人到现在的9700多人,这一步步走来,是几代龙钢人辛勤奋斗的结果,正是因为龙钢人这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

        当我带着老职工们参观时,满怀激情的讲我们企业近年来的变化,带着他们穿越一个个厂房,眼前看到的一幕幕,不仅是对现场的震撼,而且是对他们过去的回顾,老职工们情不自禁的说:“这还是我记忆中的龙钢吗?与以前的规模相比,龙钢现在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现在实在是太好了!”

        是啊,如今的龙钢,已从之前的五小企业,奇迹般的跃变为十里钢城。

        您瞧!职工们的衣食住行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公司为了使员工上下班方便,先后开通了职工厂内厂外上下班通勤车90多辆;为了践行“绿色制造,生态文明”的理念,对厂区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使绿化面积大幅提升;为了让员工饭吃的更香更好,加大对各职工食堂的管理,并且为员工增加了伙食补助;工服送到洗衣中心自动清洗……太多太多的语言无法表达,从这里我深深地了解我不曾了解的企业,也深深地爱上了我们的企业。

        在现场的学习中,我也深深地了解到我们企业已不是传统的全人工化操作,而是从“制造”转变到“智造”;开发了磅房、泵房、配电室等无人值守系统,这就是高科技的力量;轧钢板带整个工序也是全部实现计算机全程监测和自动控制。

        为响应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我们企业实施了高炉煤气余压发电、煤气综合利用发电、烧结余热发电、废水回收等项目,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讲解员,不仅让我更深地了解了我们的企业,而且我可以把它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让他们去了解我们的企业,去看看它的发展历程,去看看它是如何一路乘风破浪、逆流而上、从小鲤鱼幻化成龙。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2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