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散文

父亲的房子

2022-04-07 00:00    来源:行政管理部    作者:苏伟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出生在韩城北部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那时的农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很多往事如烟都已经随风飘散,但留存下来的记忆,却永远不会忘记。

        记忆中的老屋,是黄土高原上典型的窑洞土坯房建筑,高挺的哨门上嵌着两扇木门,整齐地钉着三排大铁钉,经常锁着一把大铁锁,门下有一道排水沟。穿过门楼就进到院子里,零星散落着的瓜果,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总能轻而易举地勾起人们的食欲。北侧是一排四孔窑洞,窑面上砌着蓝色的老式方砖,爷爷奶奶住在正中间,最西边放麦子和工具,姥姥住一孔,我们家住东边那一孔,东边厢房住着三叔一家,大伯早已分家搬走。

        父亲是个勤快人,经常从地里干活回来,不顾满身疲惫,忙着去打扫庭院、忙着去劈柴担水、忙着去喂猪养鸡……父亲也是个细心人,经常一有空就修补庭院,除草排淤,维护老屋。母亲还在门前的土地上种了一排花,有鸡冠花、野菊花、桃子、杏儿、石榴等,让人看着就觉得舒服。但是土坯房的抵抗力终究还是差,饱经风雨的墙壁有了裂缝,椽木搭建的房梁也被虫吃鼠咬出一个个小洞,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片也愈发陈旧。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四季轮回不止,父亲母亲就年复一年耕种不息。随着花椒一年比一年收成更好,随着我和妹妹逐渐长大,生活一点点好起来,父亲萌发了盖新房子的念头。

        2001年的时候,父亲手里攒了一点积蓄,他和母亲几经商量后,终于下定决心把老屋拆了建新家。盖房子的过程是艰难的,取土、建窑、烧砖、雇匠人、拆老屋、建新房,桩桩件件都需要父母去全力克服。父亲后来回忆说,“当时就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房子盖起来,欠再多的账也不怕。”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红色的砖头在匠人的手中上下翻飞,一道道墙壁、一间间房屋都显露出来。到了合龙口的那一天,亲戚邻居们都赶来帮忙。有的忙着招呼客人、有的忙着做饭、有的忙着抬水泥板,大家脸上都流露出开心的笑容。父亲忙着转运水泥板,忙着统筹安排,协调各方……房子终于盖好了,父亲又忙着找人定瓷砖,雇人贴瓷砖,买油漆,喷漆,安装铝合金门窗。等到我们搬进新家,看着干净整洁,光彩照人的新家,看着略显佝偻的父亲,看着他花白的头发,摸着他粗糙的大手,我的内心充满了心疼。

        父亲是个要强的人,自己能搞定的事情从不喊别人帮忙。2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天看天气预报,提前预防极端天气,及时清理水渠,打扫庭院,经常除草,平整地面,维护房屋。得益于他的精心维护,房子虽然稍显陈旧却依旧巍然耸立。

        前两年,面对屋顶出现漏水的情况,他又提出将屋顶修补一下,将院子翻新一下的想法。我表示,“我在城里上班,咱们住城里不就行了吗?”他回答道,“房子是农民的根,不管你走多远,都不能没有根。”

        说干就干,经过详细计算,父亲组织人员奋战了几个月,终于让房子又变了个模样。门前的土地全部铺成了水泥地板,方便晾晒花椒和粮食。路变宽了,厕所变大了,门楼变高了,灯也变得更亮了。还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既可以防盗,又可以当作照明灯使用。

        看着亮堂堂的房子,父亲坐在门前的石凳上,缓缓地掏出一包烟,滋溜滋溜地抽着,吐出一串儿烟圈……

上一篇: 春韵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2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